科技部副部長曹健林表示,希望通過展開部省合作,解決東部沿海海水淡水問題,并推動沿海地區千億元級成套裝備制造業高地的形成。
4月2日,北京釣魚臺國賓館會議室“十二五”海水淡化與我國沿海經濟發展戰略研討會暨非并網風電海水淡化成果評審會上,江蘇省宏觀經濟研究院院長顧為東邀請與會人員品嘗裝在透明玻璃杯內的特別的水。這杯水是由海水直接生成的,與一般的海水淡化水不同的是,它的處理裝置所需電量是由清潔的可再生能源風電供給的。因此它也可以被稱為可再生飲用水。
此次會議的主題是“十二五”海水淡化與我國沿海經濟發展戰略研討會暨非并網風電海水淡化成果評審會。評審組由科技部、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解放軍第二炮兵工程設計研究院、清華大學、天津大學、南京大學等有關單位的專家組成。
在會上,科技部副部長曹健林表示,中國淡水資源人均占有量低,分布極不平衡,希望通過展開部省合作,解決東部沿海海水淡水問題,并推動沿海地區千億元級成套裝備制造業高地的形成,使非并網風電盡快產業化多元化。
國家發改委環資司副司長李靜表示,我國海水利用能力年均增長70%,但“十一五”任務未完成,和等國外大公司GE的合作并不理想。現正開展海水利用專項規劃編制、建立類似天津濱海和河北曹妃甸店等區域性試點工程。針對進入城市管網難問題,將和相關部門協調解決,并制定稅收優惠以降低海水淡化的成本。
風電海水淡化產業化可行
2011年1月,顧為東率領的科研團隊在江蘇大豐市建成了日產100噸風電反滲透海水淡化示范工程,利用1臺30kW風機直接給海水淡化裝置供電,系統運行穩定,出水水質符合國家飲用水標準,噸水綜合能耗3.6kWh。“這套系統實現了風電100%利用。”顧為東對本報記者表示,“風大的時候淡化海水,風小的時候給蓄電池和控制系統充電。”
評審組認為系統主要創新點和先進性有:首次采用耦合控制技術,風電可以獨立,也可以與網電、風電緩存系統協同給海水淡化裝置供電;首次將海水淡化設備與風力發電設備協同設計后整體安裝在風機塔筒內,組成一體化成套裝置;首次采用非并網風電海水淡化變工況優化控制技術,成功研究了風電反滲透海水淡化過程中流量、壓力調控系統,解決了風電海水淡化的穩定運行問題;總造水量可隨風電功率變化而調節,單位水量能耗基本維持不變。專家組希望能盡快建設日產萬噸級非并網風電海水淡化示范工程。
曹健林肯定了“973”計劃大規模非并網風電項目取得的一系列完整知識產權成果。他說,近年來我國風電發展很快,2005以來風電裝機連續五年翻番,2010年中國新增風電裝機容量18927.99兆瓦,累計風電裝機容量44733.29兆瓦,雙居全球第一位。50米以上風能潛在開發量達23.8億千瓦。加上海上可利用風能資源,已遠超過我國化石能源之和。2020年中國風電裝機容量將達1.5億千瓦,按照發展態勢,很有可能超過1.5億千瓦。曹健林表示,在科技部科技能力第三方測評中,江蘇省的科技能力測評居全國第一,率先布局海上風電三峽戰略,江蘇風電裝備制造生產能力占全國50%以上。
中國市場潛力巨大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理事長石定寰表示,2006年可再生能源法實施以來,中國的可再生能源產業位居世界前列,產品質量、規模、產業鏈得到全面發展,引起世界矚目。發展可再生能源對調整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加快替代能源開發,應對氣候變化挑戰,實現中國對國際社會的承諾有重大意義。
中國脫鹽協會秘書長郭有智介紹,目前世界上共120個國家和地區在利用海水淡化技術,2009年底,世界海水淡化產能3590萬立方米/每天,80%用于飲水,解決了1億多人的飲水問題,全世界現有1萬5千多個海水淡化工廠,2015年底預計全球海水淡化市場為700億至950億美元。未來20年增長最快的市場是中東、中國、印度和美國。澳大利亞有世界上最大的使用風能的海水淡化工廠,西班牙、以色列等國的海水淡化處于領先。海水淡化面臨環境挑戰,被指破壞海洋生態,因此排放出來的鹽水采用直接同污水處理廠相連,中國現有62套海水淡化裝置,產能為64萬噸/天,主要應用在鋼廠、核電站和海島等。我國示范工程甘肅定西海水(苦咸水)淡化項目,由于有政府補貼等優惠,成本已降至1塊錢/噸。預計到2014年,世界海水淡化產量相當于一個泰晤士河,解決2億人口飲水問題。